东京工业大学:甚至在-20°C时仍具有高锂电导率:发达的有机分子晶体

东京工业大学:甚至在-20°C时仍具有高锂电导率:发达的有机分子晶体

-高锂电导率的有机分子晶体的开发-

静冈大学和东京工业大学:

研究小组:

2020年11月,它宣布已开发出即使在低温环境下也具有高锂离子传导性的“有机分子晶体”。

-20°C时的电导率几乎是以前的100倍,可以安装在寒冷气候条件下的汽车中。

它用作全固态电池的固体电解质。

全固态电池的好处:

与目前的锂离子电池相比

它可以抑制液体泄漏和着火,并且
这是因为它可以提高安全性。
串联堆叠结构使得可以减小蓄电池的尺寸和重量。

常规固体电解质:

迄今为止,已经研究了“陶瓷”,“玻璃”和聚合物材料。

然而,在全固态电池的实际使用和批量生产中存在各种困难。

这种固体电解质:

作为一种新的固体电解质,我们专注于分子在晶格中规则排列的“分子晶体”(晶体有机物质)。

锂盐和有机分子的结合,

随着反应比的适当选择
可以构建由分子组成的离子传导路径,
而且,分子晶体是相当柔性的。
可以在电解质和全固态电池的电极之间形成良好的界面。

分子晶体的材料设计:

该研究小组参与了具有高Li离子电导率的分子晶体的材料设计。

“减少与李周围的互动”
“减少李与李之间的距离”,
“空缺协调员的存在”,
已经证明是重要的。

这个实验:

组件选择:

锂酰胺(LiFSA:Li {N(SO2F)2})
丁二腈(SN:NCCH2CH2CN)
使用了以上两种材料。

混合加热过程:

LiFSA和SN,

在氩气氛中
以1:2的摩尔比混合
加热直到获得均匀的熔体。
混合和加热的结果:

通过加热Li(FSA)(SN)2获得的熔体为

当冷却到熔点低于59.5°C时,
它再次结晶,三维骨架结构得以重塑。
固体电解质的特性:

这是,

制作蓄电池时,请将其视为熔体
蓄电池・可以在运行中用作固体,
据说表明它是固体电解质。

评估离子电导率:

使用通过粉碎Li(FSA)(SN)2单晶并在压力下成型而获得的颗粒,

离子传导率通过交流阻抗法进行评价。 </ s> </ s> </ s>

激活离子传导:

结果,离子电导率为

在室温(30℃)附近变为10-4Scm-1。
即使在低温条件下(-20℃)也能达到10-5Scm-1
它显示出极高的价值。

进一步,

离子传导的活化能(Ea)为28kJmol-1。
锂离子传输速率(tLi +)为0.95,依此类推。
发现“可以获得与硫化物基陶瓷电解质相当的特性”。

制作全固态电池:

基于这些结果,研究小组使用Li(FSA)(SN)2作为固体电解质生产了一种薄膜全固态电池。

该过程如下。

首先,将通过加热Li(FSA)(SN)2获得的熔体滴在正极LiCoO2薄膜上。
接下来,将用作负极的金属Li轻轻放在滴下的Li(FSA)(SN)2熔体上。
如果它通过自然冷却而结晶,
使用Li(FSA)(SN)2作为固体电解质的全固态电池已完成。

全固态电池的充放电测试:

对制得的薄膜全固态电池进行充电/放电测试。

结果,放电容量随着每个循环而降低。

确认了在第100次循环时的放电容量保持了初始放电容量的90%。

EE Times日本

https://eetimes.jp/ee/articles/2011/10/news027.html